對凹印末端治理最佳適用技術——RTO最全面、真
余熱回用
(1)如果凹印訂單長期穩定、開機率高,產品的上墨量大,進入RTO的廢氣濃度可以連續、長期、穩定、大于4.0g/m3以上才建議考慮。
(2)余熱部分的換熱器、管網、保溫等也要有投資建設,并且有運行、維護費用,需要提前統籌考慮。
(3)嚴寒地區要考慮管網熱損,一般管網消耗會到總熱量的20%~30%。如廢氣風道沒有保溫,戶外嚴寒下,管網較長,廢氣溫度進到RTO可能到-15攝氏度以下(如圖9)。

圖9 RTO遠程維護界面(嚴寒地區)
(4)如果凹印企業本身烘箱烘干能耗不大,如只是進行PE印刷或主流產品都是小版面上墨印刷等,不建議做。
(5)余熱回用建議采用回收熱水,并最好再結合太陽能、空壓機余熱、熟化室、谷電蓄熱等,全廠冷熱統籌考慮。
(6)低溫余熱回用制冷,目前市場有50℃低溫余熱回用的設備,是可以產生冷氣的吸附式制冷機,可以考慮在夏季將余熱變成冷氣用(包括空壓機余熱)。
(7)如果工廠有溶劑回收或者有蒸餾塔可以回收混合溶劑,可以考慮安裝溶劑廢液噴射裝置,將回收溶劑噴入RTO進行燃燒,將熱量統一回收。
對RTO的總體認識
基于當前國內環保政策要求、市場治理技術發展以及各種治理設施最終用戶使用反饋等,筆者認為,對于RTO應該逐漸建立如下總體認識。
01守法經營必須配
在目前嚴苛的環保壓力下,對于絕大多數凹印企業來說,基于廢氣排放穩定達標的要求,主排風廢氣末端RTO治理已大勢所趨,RTO已成為凹印企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。其一旦出現故障,會影響到整個工廠運轉。預計未來3~5年,RTO將成為凹印企業的標配,目前如天津、山西、廊坊等地官方對活性炭、等離子、光解單一治理技術說不,可以預見,很多過渡治理技術將很快退出凹印治理市場。
02達標排放時時開
目前形式下,RTO一旦投入,一定會被要求長期運行,同時凹印行業做為VOCs重點整治行業,隨時會面臨環保檢查、督查,一旦出現問題,可能會立即面臨諸如十萬元起步的罰款、最低3個月的限停產,甚至會被要求停業、關閉。
03常年使用慎重選
一般RTO設計壽命都在20~30年,作為每天都要開的設備,并且是無人值守設備,能保證排放穩定達標、品質安全可靠、低耗長期運行非常重要。建議在考察RTO時,選擇有長期印刷運行案例的RTO供應商。之前我們考查時,國內最早用于印刷的RTO是2003年TANN的。需要警惕的是,有明顯低價的RTO,其安全和達標風險都很大,一定不要選用。
04RTO自身耗能高
RTO本身就是高耗能,如3萬風量的RTO開啟,其進出口溫差約30℃,單純加熱3萬風量、升溫30攝氏度能耗約344kW(按96%熱效率簡單計算),再加上RTO本身散熱約40kW,這兩項合計即是RTO的自維持能耗,約等于工廠2~3臺凹印機烘箱烘干熱源能耗。只要開啟RTO,就要先承擔這個能耗,不管其是來自天然氣,還是廢氣中溶劑燃燒。RTO運行后,在常規減風、目前凹印工況下,3萬風量的RTO運行費用每天約為500~3000元,6萬風量RTO每天1000—5000元,15萬風量RTO每天約10000元。
05綠色生產為自己
上RTO是綠色生產的必然需求,也體現了凹印企業的社會責任,為社會更是為自己。同在屋檐下,期待碧水藍天就要實在減排,并且隨著今后環保要求排污自動監測、預警,并平臺聯網、社會公示等措施的實施,不環保的企業也無法生存。
06余熱回用更節能
基于凹印設備制造商對新烘箱的改進和優化,以及市場串、并聯減風,一臺10色凹印機如能保證連續訂單,其產品平均上墨量約1.5個滿版以上、1米幅寬、160m/min的速度、1萬風量,在保證安全和產品品質下,廢氣濃度約3.0~6.0g/m3,高速機可以到10.0~15.0g/m3(溶劑在60~120kg/h),要有這么多溶劑外排,RTO才有燃料保障自身高溫維持,再將余熱回用到凹印烘箱,甚至車間供暖和制冷等。
07異味難題待解決
減風或凹印現場封閉后,一般凹印現場異味和安全風險會比以前明顯增加,如何有效統籌控制比較困難,這牽涉到建筑設計、工廠布局、暖通、凈化等,以及印刷機上墨設計、烘箱設計、現場封閉和氣流組織等,只有相關方都統籌一致,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。目前廣東環葆嘉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做了很多的嘗試,預期可以解決。
08源頭治理任務重
目前,水墨、UV、EB等凹印源頭治理技術發展非常迅速,但尚未形成主流;對于存量市場大量溶劑型印刷和干復,目前基本靠凹印企業自主治理,其推動力遠遠不夠。筆者認為:
(1)需要政府深度管理,戰略層面引導、指導、規范行業發展,規范包裝及治理等市場亂象,如資質方檢測普遍不準,很多治理設施排放不達標還投用等;
(2)需要凹印企業真正重視環保,踐行從源頭到末端全過程控制污染;
(3)需要終端品牌商一起面對環保,其包裝設計的源頭要基于排污最小化。這完全在于終端品牌商的選擇,凹印之所以是重點排污,主要由于其上游客戶,即終端品牌商要求提供的包材在加工時污染大、不環保;
(4)每個消費者要通過手中的購買選擇權優先購買綠色包裝、綠色品牌,政府、協會、媒體等也要加大綠色包裝的宣傳;
(5)凹印減風是全行業的難題,需要相關組織、協會、設備制造商甚至政府相關部門等,共同主導和統籌。
目前,社會分工越來越細,專業領域越來越深,相關知識更是龐博廣雜,需要謹言慎行,但考慮到能為凹印行業,能為環保盡點滴心力,筆者斗膽在此拋磚引玉,文中難免有疏誤錯誤,萬請不吝賜教,非常感謝。